医院推出前列腺癌精准检测新技术

 

日前,87岁北京“候鸟”老人尚爷爷,在海南省肿瘤医院通过“18F-PSMA PET/CT”检查,很快查清了困扰其多年的前列腺病变问题。

“18F-PSMA PET/CT”是当前十分先进的前列腺癌检测新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分期、复发监测、疗效评估等领域,有独到优势。

精准诊断,让病灶无处遁形

尚爷爷患前列腺增生20余年,近来因排尿困难,在外院连续做了两次血清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数值异常升高。按常规检查流程,应进一步做磁共振(MR)检查,明确前列腺病变情况。但尚爷爷多年前植入了“心脏起搏器”,不能做MR检查,而且年事已高,基础疾病较多,穿刺活检取病理等有创操作也无法承受。

尚爷爷前列腺疾病诊断陷入“僵局”。

近日尚爷爷老伴听闻海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有一项前列腺癌精准检测新技术,可以安全无创地诊断前列腺癌。为尽快确诊,对症治疗,尚爷爷及老伴来到海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于丽娟为其详细讲解了18F-PSMA PET/CT前列腺癌显像的原理、检查过程等,次日尚爷爷便接受了该项检查,并被快速确诊为前列腺癌。

“一个核医学检查就找到了疾病的‘真相’,省去了很多麻烦。”尚爷爷表示。

经内分泌治疗后,尚爷爷复查血清PSA数值恢复正常,排尿困难症状基本缓解。

 

先进技术,解开诊断“谜团”

来自三亚、65岁的赵先生近来下肢莫名肿胀,在当地医院增强CT检查后发现,右侧输尿管上段增厚、右肾盂积水,同时发现盆腔淋巴结肿大,考虑右侧输尿管肿瘤性病变。为缓解症状,赵先生接受了经尿道输尿管微创手术,但术后病理却没有发现肿瘤组织。

为明确诊断,赵先生又做了其他相关检查,逐项查找病因。影像检查发现左腋窝、腹腔、盆腔多处淋巴结肿大,左腋窝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前列腺癌转移可能。

究竟是不是前列腺癌?诊断变得扑朔迷离,在病友推荐下,赵先生来到海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进行了18F-PSMA PET/CT检测。

核医学科主任于丽娟介绍,18F-PSMA PET/CT是专门针对前列腺癌的一种核医学新技术,与常规影像和普通PET/CT检查相比,其具有无可比拟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可以发现或者诊断其他检查无法确诊的前列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

 经18F-PSMA PET/CT检测,清晰显示出前列腺癌原发病灶以及全身多发转移淋巴结,而且还发现了骨转移病灶,前列腺癌诊断“证据确凿”。

至此,右侧输尿管积水病变“谜团”解开,是由于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压迫右侧输尿管所致。

明确诊断后,赵先生接受前列腺内分泌治疗,病情平稳。

 

 新技术实现前列腺癌精准诊断

于丽娟介绍,18F-PSMA是一款专门针对前列腺癌诊断研发的新型PET示踪剂,通过静脉注射后可迅速、准确地定位前列腺癌病灶和转移病灶,准确率高达95%以上。“PET/CT”是当前最前沿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素有“查癌神器”美誉。示踪剂与设备两者强强结合,共同提高了前列腺癌诊断准确率。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65岁以上男性是前列腺癌高发人群。

对于体检发现血PSA升高或其他检查疑似前列腺癌,又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18F-PSMA PET/CT检测技术更具诊断优势。

此外,18F-PSMA PET/CT不仅可以无创、安全、精准地发现前列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病灶,在临床准确分期、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和预后评估上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进展最典型的特征之一,8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伴随骨痛、骨折、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当前,海南省肿瘤医院在全省首家开展了镭-223新型核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克服了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手段单一、耐药等多重问题,实现精准、安全、高效治疗,让患者更多获益。

于丽娟教授(前中)与团队讨论病例(资料图)

 

 

 

2024-03-12 21:00

健康成就美好生活